㈠教师签到 ㈡活动内容 主持人:师幼互动作为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情景中的基本形态,以教师和幼儿为双主体,通过心理和行为上的双向作用及双向影响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互动水平是决定幼儿园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在融合教育中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 卜秀华:通过文章的学习,我认识到要想在融合教育中提升师幼互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大的理论框架,在园本研修中发现师幼互动的典型问题,进而对有效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陈潇霞:相对于普通班级,幼儿园融合班级对师幼互动的质量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同时结合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特点,采取特定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才能保证适宜有效应对,进而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性,满足所有幼儿的发展需求。 周培雯:我们可以向文章中的幼儿园学习,我们请教师在以下 7个方面的教育支持方式中,选择自己最擅长及最不擅长的内容:生活照顾、情绪抚慰、活动指导、秩序保持、安全保护、共同游戏、情感表达。根据选择结果将教师分出“擅长”与“不擅长”的小组,采用配对学习的方式,擅长组分享成功经验,不擅长组学习后进行回应。 汪雨佳:还可以应用具身认知方式的培训学习。例如策划分别对应5种师幼互动问题的典型特殊幼儿案例,参训教师进入案例小组,每组 5人,分别扮演一种角色(特殊幼儿、爱心同伴、普通同伴、下午班教师、助教老师)。案例没有预设剧本,班主任扮演特殊幼儿自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由发挥,其他教师自行分配角色、随机应变。 徐露:可以开展微研究项目培养教师研究性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园部可以设立和推进“微研究”项目,鼓励教师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而不仅仅依赖经验照搬模仿。微研究的课题主要是教师特定的工作问题。微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得教师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互动、引导和支持。 王潇逸:可以开设补救性课程提升特教专职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教师,负责全园特殊幼儿补救性课程的教学实施。补救性课程,形式体现为“一对一支持”,内容主要为无法通过课程调整和嵌入性教学予以实现,而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确定为幼儿关键性发展目标的活动。补救性课程的互动质量保障首先在于教师增强活动设计的主体性。特教专职教师不能照搬复制常规课程内容,而是需要通过多次研讨和持续跟进,精心设计针对性、补救性课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