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新湖幼儿园继续围绕苏州市教学学会课题《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融合游戏+”干预策略研究》和太仓市课题《在“融合游戏+”干预中提高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自我肯定能力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目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稳步推进
㈠扎实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提升老师教科研能力
本学期每月定期开展两次课题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太仓市特殊教育组的入园指导,充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2月份围绕“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共育”和“如何撰写融合教育科研论文”开展。专家以案例为基础,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老师们理解了论文写作的科学规范与表达智慧,积累了论文写作经验,增进了写作技巧。在第二次活动中教师们系统地了解到了一些亲自治疗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以及实践效果。融合教育中,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许多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了解较少,对融合教育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帮助家长更加快速、全面的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
3月份围绕“如何制定特殊教育需要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根据本班的特殊需要幼儿正对性的展开讨论,更深入地了解这类幼儿的需求,为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帮助老师们对于特殊需要幼儿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观察及教育。
4月份开展了“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行为分析”,教师结合本班级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观察进行了分享,围绕其特点做交流。活动中,教师们采用交互式问答形式,自由发言结合《特殊儿童行为管理》围绕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进行了分析。在分组研讨中,以某班特殊需要幼儿为重点观察目标,完成了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行为分析报告。
5月份围绕课题研究,提供了活动现场,多位教师进行了活动展示。活动中,教师结合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特点选择了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及领域,并围绕幼儿的教育需求采用了相关调整的策略:调整座位、降低提问要求、肢体引导等方式。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我们相遇有“研”,互动探讨,共进共赢,将不忘教育科研初衷,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6月份组织召开了面向新湖幼儿园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会议。卢晓萍主任与家长和班主任就特殊幼儿的基本情况如:出生史、发育史、疾病史、家长教育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同时共同拟定今后的教育方案。
㈡课题论文、案例发布会,经验学习展成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同伴资源的作用,学期末我们召开了课题论文发布会,旨在通过建立分享、交流的平台,把更多优秀的课题案例、论文和大家分享,如在撰写论文前,首先我们需要查阅一些理论性的研究资料,为论文撰写提供科学支撑,再加上平时的一些观察内容,转变成有力的证据,又如论文中要有课题名称的关键词。
通过直观、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帮助老师们提高课题过程性资料、素材的收集意识、梳理意识,提高课题案例、论文撰写的技巧和能力。
㈢课题资料整理,认真迎接教科研考核
本学期初,我们就对课题各项资料进行了人员分工安排整理,课题负责人每月及时发布课题相关研讨、学习活动,主持人每月发布学习、研讨主题,组织组内成员参与学习研讨,不断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将工作落实到人,确保课题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和完善,为课题的开展和考核工作做好准备。
二、分析问题明确思路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虽然在专家的引领下围绕“融合游戏+”开展了一定交流与研讨,目前针对班级特殊需要幼儿也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来的状态中有一定的转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针对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的共性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比如常规方面比较差的幼儿、自我肯定能力弱的幼儿,课题组成员将有重点的进行研讨,以便能更深入的引导、支持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
三、科研成果
通过交流和研讨,建构教师有关课题论文的框架,并完成课题论文的撰写,提升科研成果的梳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本学期中,核心组成员的撰写了多篇课题论文。
序号 |
教师姓名 |
论文名称 |
1 |
杜丽芳 |
对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自闭倾向干预的个案研究——以中班幼儿辰辰融入班级为例 |
2 |
徐露 |
静待花开,静守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成长——以矫正多动症幼儿适应性行为为例 |
3 |
陈潇霞 |
在“融合游戏+”干预中提升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自我肯定能力的个案实践研究 |
4 |
王潇逸 |
提升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班级融入的策略研究——以小班随班就读幼儿宣宣为例 |
5 |
徐露 |
浅谈“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融合游戏+”中的运用 |
6 |
蔡菊华 |
提升特殊教育需要幼儿动作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小班幼儿小天个案研究为例 |
7 |
周培雯 |
特殊教育如何加强幼儿自我肯定能力提升 |
8 |
周培雯 |
特殊教育需要幼儿“融合游戏+自我肯定训练”干预策略优化路径 |
金晓
2023.6.26